脾胃虚弱百病生,造成脾胃不和的原因有哪些?
作者:肖瘤医生 / 2021-12-22
中医认为,脾胃为后天之本,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,两者相互协调,才能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、化生气血,以营养全身。如果脾胃虚弱,影响到了气血的化生,就容易引起各种疾病,在《脾胃论·脾胃盛哀论》中就有“百病皆为脾胃衰而生”的说法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,还要善于保护脾胃。
脾胃虚弱发生的病机
我们请到了肖瘤医生入驻专家中日医院主任医师李佩文主任。
李佩文,国家级名老中医,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首席专家、擅长治疗食道癌、胃癌、肠癌和肝胆胰腺癌肿瘤等各类消化道肿瘤食道癌、胃癌、肠癌和肝胆胰腺癌肿瘤等各类消化道肿瘤。
李佩文主任指出,除了先天不足的原因,日常生活中很多细节都会导致脾胃虚弱。主要因素有:
1、伤于饮食
☆饮食不节制:暴饮暴食、过食生冷、肥甘厚腻等不节制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脾胃虚弱。
☆饮食不卫生:做菜过程不卫生,饭前便后不洗手,餐具不洗净消毒,不注意饮食卫生,很容易把病原微生物带入体内,引起疾病,导致脾胃虚弱。
☆饮食不规律:不吃早餐或三餐不定易造成胃的蠕动力紊乱,进而使胃壁内的神经丛功能亢进,促进胃液的分泌,久而久之会出现胃炎或胃溃疡。
2、感受外邪
外邪,指的是可以伤害人身心的外界事物,特指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和疫疠之气等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。其中的风、寒、湿、热都易伤及脾胃。
3、七情所伤
七情,即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恐、惊七种情志变化。它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七情过激可直接影响内脏生理功能而产生各种病理变化,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,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。怒伤肝,喜伤心,思伤脾,忧伤肺,恐伤肾,思虑过度就会伤及脾胃。
脾胃虚弱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便秘等消化道症状,在生活中也会有肥胖、厌食、发育迟缓的表现。另外,脾胃不好,也可以表现在五官、肤色及生活状态上,如面色发黄或苍白、形体消瘦、舌苔厚腻或者发黄、下眼睑水肿等。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就医,对症治疗。
以上就是《脾胃虚弱百病生,造成脾胃不和的原因有哪些?》的全部内容,希望对需要的朋友有一些帮助,想要了解更多内容,请移步【肖瘤医生】公众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