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医生发现了息肉,会建议马上切除?
作者:肖瘤医生 / 2022-04-01
虽然大部分肠息肉为良性,但由于恶变概率较高,随着息肉增大,数目增加,癌变机会也会成倍增长。因此,当发现肠息肉时,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发现了就要做切除。大部分人可以直接发现了就切除,少部分人还需要再次操作。
一般在肠胃镜检查过程中,若发现有息肉,如果息肉直径小于5毫米,且息肉数目少于5个,均可在内镜下进行钳除。若息肉直径大于5毫米,或息肉数目较多,单纯行活检钳除可能会有病变组织残留,建议择期入院行冷切除术、高频电切术或APC术(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)。
肠镜切除息肉的操作看起来虽然简单,但是还要考虑出血风险,如果息肉血供丰富、数量多、癌变风险大,还是完善术前检查再次切除比较好。
如何让息肉不再“卷土重来”
息肉切除后,是不是就“万事大吉”,根据分析研究显示,肠息肉切除后1—5年复发率分别为,37%、47%、41%、48%、60%。所以,想要降低复发风险,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脆弱的大肠。
1、多吃蔬菜水果
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有利于粪便排出,刺激肠道运动,减少粪便停留时间,减少有害物质对胃肠的毒害。
2、多运动,控制体重
积极运动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及骨骼肌,减少氧化应激,从而降低结肠息肉复发风险。多运动,也可以促进肠道蠕动,减少肠粘膜与致癌物质接触。另外大肠息肉的发生也与血脂、年龄等有关,因此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体重,避免剩余脂肪对消化道的不利影响。
3、定期复查
每年做一次体检,如果已经两三年不复发,可以改为5年复查肠镜。一般来说,从40岁开始,无论男女、无论是否有症状、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,都要做一次肠镜检查。对于切除肠息肉的患者,术后1月内若出现腹痛、便血、血便等,也需及时就诊。
肠息肉虽然有一定恶变几率,患者也无需过于担心,及时发现配合治疗,就能有效阻断病变的进程。当然息肉切除后,也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,做好定期复查,才能将恶变可能性降到最低。